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强调了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教育领域是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简称《纲要》)要求,到 2020年,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要全面达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并形成一批高标准的依法治校示范校。
一、依法治校保障条件逐步到位
近年来,依法治校理念渐入人心,落实依法治校意识不断增强。调研发现,90% 以上中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基本能够在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计划中主动融入依法治校内容。
随之而来的,是依法治校队伍逐渐壮大和专业化。为提高处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法律事务能力,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中小学聘请法官、检察官或警察等法律专业人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近 30% 的中小学聘请了法律顾问,甚至个别学校设置了法律事务办公室,参与处理办学中遇到的重要法律问题,为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提供专业保障。
二、依法治校建章立制进入新阶段
随着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能够依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校章程,并有意识在依法治校层面,完善和改进涉及教学、人事、招生、教材、财务、师资、学生、后勤、采购等各项保障学校依法有序运行的制度。
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学校正尝试通过文件梳理、汇编与服务规范,推进依法治校,既达到了制度建设的目的,同时也在其过程中实现了法治教育。甚至还有学校尝试和发布实施符合 GB/T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要求的学校公共服务标准规范。
三、信息公开与民主监督更加规范
目前,依法进行信息公开在中小学成为常态。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都会制定统一规范和便于群众监督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在校内设置公示栏进行公开,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公众号平台或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将重要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及时有效地向教职工或学生家长通报。
与此同时,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有效性也明显增强。调研中的大部分学校都能发挥教代会及工会的作用,实现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这些学校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在关乎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方面,保障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一些学校还能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少代会、团代会,发挥学生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就此培育学生民主参与精神和法治意识。
四、依法治校宣传维度明显拓宽
如今,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渠道更加丰富。中小学除通过传统的校园宣传橱窗、手抄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图片展等多途径多形式进行法治教育,一般还定期通过官网、官微等网络方式开展法治宣传 ;同时,“3·15”“6·26”及“12·4”等宣传日,也成为一些学校开展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的主题活动日。一些中小学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师生参加法庭旁听、参观禁毒所、观看法治教育影像、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
可喜的是,法律教育进课堂正在很多学校变为现实,除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外,在具体学科渗透法治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一些中小学开始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鼓励他们把法治意识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作者简介:
刘成杰: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齐林泉: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副编审。
来源:
《人民教育》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