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培育风清气正良好教育生态

发布时间:2023-09-19     浏览数:23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领域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和谐之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校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党风政风、教风学风优化升级,促进风清气正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的形成,让“清廉学校”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奋力打造干部清正、教师清廉、学生清纯、校风清明的教育高地。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融入教育工作,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明确各单位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组织成员根据分工负相应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校园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筑牢清白做人、清廉从业的思想根基;在党员干部中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在党的基层治理中,以“五面红旗”示范校创建和“五比五提高”为牵引,推动形成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双培双带”、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确保党在教育阵地的重要领导地位。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度是“清廉学校”建设的“压舱石”。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抓住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严格教师从业标准,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健全完善干部的选拔培养、日常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对干部廉洁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持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推动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机制;对照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行为“十要”和“十三严禁”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对教师使用聘任、评价考核的核心内容等,牢牢占据制度建设这个“制高点”,努力补“短板”,织密制度“笼子”,让各种歪风邪气在学校无处遁形,确保育人环境风清气正。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确保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偏离这一方向。推进“党的领导”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课程教材,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学校依法治校主体责任,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依法按章办学;广泛开展法治教育,推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监督机制,

梳理编制学校“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从严管理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大力推进“阳光招生”,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严格考试管理等,扎牢制度的笼子,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坚持以清廉文化为支撑。文化是“清廉学校”建设的“营养剂”。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拓展宣传渠道,创新活动载体,开设“清廉学校建设进行时”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清廉学校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典型事例,重点开展了清廉学校征文活动。中、小学校以故事、诗歌、随笔、感想等为主,通过开展演讲、朗诵、歌唱、讲述等形式,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学校将清廉教育融入立德树人与办学治校全过程,深入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把“清廉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布置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努力营造“崇廉、奉廉、赞廉”的校园文化氛围。

清廉是学校的底色,开展清廉校园建设是建设良好教育政治生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践行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成型阶段,“清廉学校”建设无论是对党员干部培养还是对青少年成长都大有裨益。要锲而不舍推动教育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压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廉洁教育,让廉洁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让“廉洁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中国网